致理智慧商務大學
技職之光搖籃+南向教育基地=培養炙手可熱人才
招得到、教得好與就業高,無疑是高等教育最理想的目標,而致理科技大學就是這樣一所學校,不僅年年在雇主最滿意度上名列前茅,在招生註冊率方面也都與台大、交大並駕齊驅。
招得到、教得好與就業高,無疑是高等教育最理想的目標,而致理科技大學就是這樣一所學校,不僅年年在雇主最滿意度上名列前茅,在招生註冊率方面也都與台大、交大並駕齊驅。
根據教育部及勞動部大數據分析資料顯示,致理養成的學子,職能及態度最受企業主肯定;而人力銀行公布的「2017雇主最滿意大學」,在私立科技校院部分,致理科技大學再度蟬聯冠軍。在註冊招生率方面,105學年的註冊率為97%,與台灣大學、交通大學並駕齊驅。
致理科技大學校長尚世昌認為,致理之所以受到學子與雇主的認同與信賴,主要在教學上是以學生為主體,課程設計上與時並進,培養未來所需專業知識,再輔以「一班一職涯師」輔導、就業實習制度與協助學生考取專業證照,打造職場即戰力,深得雇主滿意,透過口碑相傳,進一步吸引學生就讀,形成良性循環。
副校長謝金賢表示,以往高等教育最常被人詬病的是,教師用過去知識,教導現在學生,進入未來職場。隨著行動支付、行動網路、巨量資料等科技到位,以商學起家的致理科大為因應產業發展趨勢,在教學規劃上,不斷與時並進,盤點課程,以創新設計學院為例,從傳統商務出發,邁進雲端科技、大數據、萬物互聯產業,配合培育未來產業所需的「大智移雲」(大數據、智慧裝置、行動應用、雲端運算)專業人才。
此外,規劃金融科技、雲端行動應用實務、跨境電子商務、物聯網應用實務與跨領域創意創新創業等學分學程,透過實務專題製作,再加上產學合作與企業實習,培養跨領域整合、雙專業的T型與π型人才。舉例來說,因看好智慧生活趨勢而整合農業與物聯網,近來致理就以「農業電子商務和智慧生活技術整合之技優人才培育計畫」打造未來超市,以科技結合現有超市,來解決食安問題與降低環境能源浪費,迎接新商務時代的到來。
在創新至上、鼓勵創業的年代,致理對此也不遺餘力。在課程規劃上,將競賽融入課程內容,輔導學生完成作品的同時,不僅培育該課程所規劃的核心能力,也擇優輔導參加競賽。教師可申請競賽培訓經費補助,視需要聘請校外業師,賽後亦頒發豐厚獎金給予鼓勵;且輔導發明展獲獎之學生作品申請專利,並媒合與企業辦理技術移轉。近兩年更榮獲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美譽之德國紅點設計獎(RedDotAward)、iF設計獎、iF學生設計獎共12件,以及其他國際動畫、影片等逾20個獎項。
致理於103學年度成立創新育成中心,105年10月「致創基地」落成,研發長袁劍雲表示,有別於他校育成中心多半採取技術移轉與商品化服務,以商業立校的致理強調商業營運,主打企業經營與營運創新,吸引許多小型企業尋求進駐合作,如校友創辦的良實有限公司、台灣尼德,在學校育成團隊的協助下,都成功申請到經濟部中小事業處青創SBIR計畫補助。
隨著專業證照成為職場叩門的入場券,致理大力推動與學生就業相關的證照輔考,累積學生在各項專業認證的廣度與深度,讓證照在手、就業不愁。以英文多益證照為例,致理平均為435分,比一般技職校院高出22分。不僅如此,致理學生的專業證照總張數,已連續9年榮獲第1名,多益990滿分者高達4位。自102年起連續4年,應用英語系林真好、黃雅琦、賴盈廷,財務金融系曾莉卿與劉盈彣,均獲得教育部技職學生最高榮耀—「技職之光-證照達人獎」。
在就業輔導上,最特別的就是「一班一職涯師」制度。職發長蔡淵輝表示,近來就業規劃高居輔導諮詢議題首位,因此,從以往的「一系一職涯師」,轉為「一班一職涯師」,並針對未來職能、產業、全球化、課程規劃,甚至是東南亞就業等區塊進行職涯輔導分流,由傳統單一職涯輔導轉型為多元化、精緻化與三級職涯輔導,引導學生即早探索、瞭解並聚焦未來就業市場。
致理是全國第一所與泰國華商經貿聯合會簽訂合作意向書的大學,近二年並選派學生赴越南、泰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柬埔寨等東協台商企業實習,可說是呼應政府南向政策最積極的學校。商貿外語學院院長林國榮表示,致理很早就關注台商在東協市場的開發,除了規劃越南、泰國與印尼等東南亞小語種的語文課程外,自99學年度起即開設「東南亞商貿學分學程」,並透過台商協會、校友資源提供海外實習機會,藉以培養學子國際移動力。
國際長王正旭補充,除配合教育部「學海築夢」計畫,遴選學生赴國外專業實習外,並藉由海外僑生校友力量與教師產學合作,協助與東南亞新興國家的企業聯繫,提供學生到東南亞實習機會。
展望未來,致理將與東南亞地區大學建立雙聯學制,並在越南、泰國為當地大學培訓商業管理師資,一方面吸引當地優秀學生到致理就讀,提升校園國際化;另一方面深化在東南亞國家的教育實力,希冀成為東南亞最好的技職大學,不斷複製「招得到、教得好與就業高」的成功方程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