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跨域整合到南向發展
孕育創新服務人才的搖籃
「我們的學生是越來越香,就像倒吃甘蔗一樣,」甫歡慶50年校慶,黃信行副校長一談起明新的學生眉飛色舞地笑道:「剛進來不是頂尖的學生,一畢業到社會就成為頂尖人材,這不就是我們教育最重要的特點嗎?」一語道出明新的辦學理念與績效。
「我們的學生是越來越香,就像倒吃甘蔗一樣,」甫歡慶50年校慶,黃信行副校長一談起明新的學生眉飛色舞地笑道:「剛進來不是頂尖的學生,一畢業到社會就成為頂尖人材,這不就是我們教育最重要的特點嗎?」一語道出明新的辦學理念與績效。
身為應用型的綜合科技大學,明新以培養「跨域整合、務實創新、全人學習」的專業人才,做為學校未來的發展主軸。「要求學生不應該只著重在自己的領域上面。」明新科技大學副校長黃信行認為,跨領域學習是讓學生具備競爭力的重要關鍵,因此,在課程規劃上,從大一的基礎課程,大二大三的專業領域學分之外,還有跨領域學程,鼓勵學生跨域學習。
以機器人學程為例,包括機械、電機、電子、資工、資管等系的學生,都可以加入,學生除了修習自己本科系的課程以外,還可以再修其它科系的課,最後透過製作專題以及參與競賽,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力。如今,機器人學程已經成為明新的亮點,由工學院與服務學院合作、共同研發出來的「健康照護機器人」,還獲得「104年資訊月智慧生活應用類百大創新產品獎」,成為跨域整合的最佳例證。
黃信行以前瞻的眼光分析,「未來沒有製造業了!」因為,未來不再只有單純的製造業,而是「製造業服務化」的時代。因此,明新不斷思考,「當學生在學習製造業的時候,他懂得技術,可是他有沒有辦法創新到服務上面,提升他的附加價值?」
因著這樣的思考,原本由工科發展出來的機器人,加入了老人照護的關懷服務,而研發出「健康照護機器人」;原本硬梆梆的化學材料系,也透過牛樟芝的萃取,研發出面膜、養生護膚等產品。未來,明新還要結合新竹縣的在地資源,研發溫泉及竹子等相關產品,「我們有相關的化學材料的老師,我們有休閒包裝的老師,把這個包裝成產品,附加價值就因此提升上來。」
黃信行所看到的,是整個服務學院的能量!因為,國家級的「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」施政計畫已經正式啟動。明新的服務學院,包括旅館事業管理系、幼兒保育系、休閒事業管理系、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以及文化觀光產業學士學位學程等,都可以結合新竹在地的資源,培養新一代的創新服務人才,也是「地方智庫」的重要推手。
「把客庄文化融入了新思維」,是黃信行在「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」施政計畫中看到的創新思維,而且,明新服務學院未來的發展也與此主軸密切吻合。譬如,台三線有山林風光也有溫泉產業,旅館事業管理系及休閒事業管理系的學生可以有很好的發揮,化學材料系也繼牛樟芝面膜的成功經驗,投入溫泉相關養生產品的研發。明新希望,以「台三線養生大道」為發展主軸,將「智慧生活科技」導入「健康休閒產業」的價值創新服務方案,帶動跨域資源整合的運用。
「我們想結合(桃竹苗)地方縣市政府各種的社會資源,做一個在地智庫。」黃信行進一步說明,目前,明新已經與清華大學合作,推動「大專校院在地實踐聯盟計畫」,希望能夠結合桃竹苗地區的產業聚落與在地豐沛的人力資源,以「地方智庫」的概念,融合地方資源特色,發展產業經濟。未來,「台三線養生大道」就是明新師生共同實踐跨域整合及創新服務的重要舞台。
除了穩固在地人才以外,加強國際移動力,也是明新為學生儲備帶著走的能力。黃信行表示,很多人以為英文好就叫國際化,其實英文只是個工具而已,「國際化是你要能夠跨國去了解人家的國家文化。」他以蔡英文總統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為例自豪地表示,「六年前,我們就已經開始南向發展了。」
原來,明新在六年前即藉由「產業碩士專班」的概念,與在越南設廠的台灣企業,一起到越南招生,並延攬到「越南胡志明百科大學」及「越南河內百科大學」這兩個越南最好學校的學生。「我們藉由這些學生在越南所佈下的這個網,不只在河內,在胡志明市,甚至在河靜,中越,都有我們的學生。」黃信行認為,能夠跨國了解到越南文化,相對也會了解到東南亞文化,了解到東南亞文化,就會具有了解外國文化的能力,這就是國際化,「我想教導學生的是,你可不可以去體會人家的國情?」這才是真正的國際觀!
近幾年來,跨領域學程大放異彩,明新也將跨領域的觀念慢慢擴散到全校。目前,除了機器人學程以外,服務學院的休閒產業及幼保體系也在做跨域整合,「我希望有一天,明新的學生都是跨域整合高手。」黃信行對此充滿信心。